求偶雀夜半狂叫惹不滿 觀鳥會:人需學習與雀共處
發布時間: 2017/04/21 15:34
最後更新: 2017/04/21 17:59
夜闌人靜聽到雀仔叫?無錯,沒有聽錯,每年春天,也是不少DSE學生苦讀時,都是部分雀鳥的求偶期,雄鳥會不分晝夜唱歌,當中以噪鵑最為人熟悉,其「ko-el... ...ko-el」的叫聲,被指擾人清夢,亦有笑指是求偶叫聲。
近日有網民在網上指,「半夜2點幾俾佢地(雀仔)叫醒,鳥聲無停過,又尖,成晚訓唔番啦」;有人亦指:「4點左右開始叫,無得瞓,精神衰弱」。
不過對於有人提出,「叫得黎又耐又響,人都顛比佢咁嘈醒,係唔係渔護署要攪攪佢地」,網民則反駁:「想點攪? 毒啞佢,捉晒去人道毀滅,定將佢地趕離家園?」有本身也受困擾的網友說:
我昨晚失眠,3點開始聽到雀仔叫。我想講,呢個世界唔係人類大晒,亦唔係人類住晒嘅。惡到連雀仔叫都唔得,要揾漁記去搞?
【延伸閱讀】10個最難讀香港雀鳥名字
根據觀鳥會資料,鳥鳴聲大多來自「杜鵑科」的雀鳥,杜鵑科的雄鳥一到繁殖期就會找尋高大而濃密的樹頂,聲嘶力竭地發出單調而重複的叫聲來求偶。在求偶期間牠們喜歡在破曉前開始鳴叫,一般只會維持1至3個月時間,當求偶期過後,嗚聲便會減少甚至停止。
香港觀鳥會研究主任謝偉麟表示,雀鳥是大自然一份子,亦有生存的權利,即使牠們的鳴聲可能對不少人造成困擾,但人類亦需學習與牠們和平共處。他又指,如覺受到滋擾,市民可戴耳塞或關上窗戶,阻隔鳥鳴聲。
本港有紀錄雀鳥多達526種,究竟擾人清夢的是何方雀鳥呢?TOPick找來觀鳥會揭開夜鳴求偶雀的真面目。
- 噪鵑
最著名的杜鵑科雀鳥首推「噪鵑」,故名思義「噪鵑」真的很「噪」,牠們的叫聲為兩個音節「ko-el」,音調由低至高,日夜不停而且響亮,有叫破喉嚨方肯罷休的氣勢。
噪鵑一年四季皆可見,在九龍公園特別多,大約在農曆新年之後便開始鳴叫,但在秋冬兩季會停止。通常夏季在市區的大型公園,及樹木生長的開闊地方都可以聽到牠們的叫聲。
【延伸閱讀】鄰居威脅拐杖拆雀巢藍奕邦:我驚保不住
- 大鷹鵑
另一種會徹夜鳴叫的鳥為「大鷹鵑」,樣子像小型猛禽,雄鳥體長約40厘米,具有趾型足,羽色極似蒼鷹。
每年春夏季由東南亞向北遷徙到華南地區繁殖,牠們的叫聲是三個音節「brain- fe-ver」,每年約在3月開始鳴叫,即使在晚上也可以聽到,至7、8月便會停止。
- 四聲杜鵑
至於與「鷹鵑」同屬夏候鳥的「四聲杜鵑」,在春天才回港繁殖,而名字的由來是牠們每次鳴叫,總是四個音節。牠們通常棲於森林及樹木的上層,常只聞其聲不見其鳥,並喜在晚上不斷重複鳴叫,響亮清晰的四個音節像在說「one more bottle」,亦有人認為牠們在說「家婆打我」。
- 領角鴞
除了杜鵑科雀鳥外,貓頭鷹亦是「無心睡眠」的雀鳥,牠們晝伏夜出,在春夏求偶和繁殖的季節,亦會發出獨特有趣的叫聲。其中不時在新界地區出沒的雄性「領角鴞」,牠們的鳴叫聲是輕柔的「鳴—噢—(woop)」聲,大約相隔10至15秒又重複一次,「鳴—噢—鳴—噢—」的叫聲,有點像停不了地打嗝。
領角鴞是一種夜行性的留鳥,大耳,嘴呈勾狀,眼睛棕色,外形十分討人喜愛,棲息於灌木林及樹林,通常在近黃昏到晚上鳴叫。
- 斑頭鵂鶹
同為本土貓頭鷹的「斑頭鵂鶹」,廣泛分布於香港的樹林,牠們在春季繁殖期間或會在日間活動,但叫聲較為古怪,像裝滿水的樽倒轉時發出的急促咯咯聲,隔一段時間便重複一次,主要在接近清晨和黃昏時聽到牠們的叫聲。
觀鳥會網站收錄了51種本地鳥鳴的聲音,市民可到有關網址聆聽。
【其他熱話】男童手指被夾玻璃門隙 醫生提醒救人兩大忌
【其他熱話】捐肝阿甄:我曾以為自己不捐會有人捐